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提供国家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
一、背景概述
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即是一个具有凸显——集生态、循环、特色、高效快速发展的集群产业园和具有经典地域文化特色的“田园牧歌”、“ 世外桃源”式的和谐宜居的生态“特区”。
重点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及延伸的产业集群,个性化凸显经典的地域文化,生态自然环境,便捷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活力的体制——也就是把乡镇优质特色的集群产业、优质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宜居社区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的产业经营形态和生态宜居区域:即将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资源为基础开发出的具有当地地道集群产业体系;既赋予服务业的属性但又不离开当地主体产业;充分利用本土地区各类资源的优势,挖掘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本地乡土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特色集群产业等,突出地方特色,设计鲜明性主题(主攻方向),不重复设计,走差异化建设,保证产业集群的持久和核心竞争力;在注重地方特色的同时,强调同一区域及不同区域之间、各个集群产业之间的合作生产、共同经营、策略联盟以及宜居休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共享区域内完善基础设施等,有效整合当地各类优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降低经营、生活成本,形成利益共同体,谋求更多的利益点,最终形成利益均沾,增强了竞争力;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真正实现“天、地、人”合一的“世外桃源”。
首先必须着重解决好主导产业:高效且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支柱产业及相关延伸的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品牌集群的合理打造;区域环境及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功能等基本要素的和谐统一;协调农、工、贸、宜居休闲等综合发展体系。以达到了产业生态循环化、宜居与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即融合具有地道特色的集群产业,经典的人文资源,个性化的自然资源,生态宜居、宜养功能、休闲旅游和环境保护等于一体的富有特色活力的经济高速发展及生态宜居平台;也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合理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进城市升级、以旅游促进产业、工农互惠互补的集约型、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其次,还需要一个能够聚焦外界目标群体的亮点(聚集点)和一个有效与外界的对接的平台和撬动这个平台的支点,才能快速、有效的在数万个乡镇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
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开发发展模式
1、现代中草药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2、养生养老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3、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4、地道特色产业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5、特色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6、清洁能源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7、特色古镇为主题的综合开发发展模式;
9、林下(果林)经济为主题的综合发展模式;
10、山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发展模式。
三、项目市场前景
1、产业市场前景:据《2013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国内旅游达32.6亿人次,旅游消费达3万亿,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350万人,仅农家乐收入就达2800亿元,3000多万农民受益;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特色产业;今后国家将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保护,实施乡镇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贫工程等政策支持;这些都为发展旅游农业带来利益点。
2、国家支持政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知》建村(2016)14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国家标准发布;国发办【2015】59号等。
四、服务规划内容及服务费用
1、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主导产业(主攻方向)及其延伸产业集群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2、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产业功能区、宜居休闲养生养老功能区、活动功能区等以及个性化景观(建筑景观、植物景观、树景观、花景观灯)、传播平台以及撬动此平台的 “支点”和 “撬棍”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3、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环保保护及相关项目(秸秆、生活垃圾、生产下脚料等变废为宝利用解决方案)的规划与实施;
4、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空间、空地等综合利用解决方案的规划与实施;
5、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集群品牌打造、多维盈利模式的架构、营销模式(线上、线下)的规划与实施;
5、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集群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6、提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管理运管团队、文化等架构及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7、具体规划内容(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体系、不同的投资规模、不同自然资源、不同区位优势等提供不同个性化定制方案)及服务费用面议;
8、提供国家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
联系人:陈典刚18910198922 ;详情请登陆: 中国农业技术交易网(*******.zgnjjy.*)。